結束自修生活后,毛澤東在幾個朋友的激勵下,報考了湖南省第四師范學校,錄取后隨四師并入一師而轉入一師學習,到1918年6月畢業。在一師這個開明的學校里,他受到了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等一批優秀教員的影響。也結識了一批同樣優秀的好友,其中就包括蔡和森,蕭子升,何叔衡等。當然還包括毛澤東后來的妻子楊開慧。在一群學識修為超群的師長和年輕有為的同伴陪伴下的五年半的學習時間成為毛澤東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
且看這是一群怎樣的救國英豪吧,徐特立——1906-1919年在長沙師范,湖南第一師范任教,后來成為偉大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方維夏——教育家。南昌起義后曾任二十軍黨代表,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重組紅四團。1935夏因叛徒出賣,就義。
楊昌濟——著名的倫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蔡和森,蕭子升兩人余毛澤東并稱當時的一師三杰。
蔡和森,新民學會創始人之一,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31年6月于租界被軍閥殺害。
何叔衡新民學會會員,后來的中共一大代表,1935年在在杭水口附近被國民黨包圍時英勇跳崖犧牲。
還有向警予,楊開慧…..哪一位不是中國近代史上鼎鼎有名的英烈豪杰?
就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憂國憂民,立志救國救民,因此學習目的也相當的明確,那就是救國!課堂上的學習長不能滿足他的學習要求,就精心安排自習。經常在走廊,茶房微弱的燈光下通宵讀書。五年多的時間里,他讀書都是如此的刻苦發奮。難怪當年為拒絕教育司長任命而寫下“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拄長天”的楊昌濟后來會把毛澤東欣慰的看作中華的拄天大木。
這幾天看了趙遵生先生著的《橫空出世》,毛澤東當年和他的那一群意氣風發的朋友和師長為了抗拒軍閥,救國救民的各種努力深深的打動了我。如此的不屈不撓,可是現實也偏偏那么的殘酷不仁。當年在一起為民奮斗的戰士,很多就倒在了前進的途中。就像前面的方維夏,向警予,楊開慧,何叔衡…….他們毅然的戰斗在第一線,又毅然的把自己的鮮血揮灑在祖國炙熱的土地上。在趙先生生動頗具浪漫的文筆下,我的思緒似乎可以穿透窗外的茫茫黑夜,看到那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和正受著苦的人民,當然還有那群為著自由和光明而奮斗著犧牲著的勇士。我似乎可以看到新中國的希望在那群熱血青年身上燃起,越來越亮!
可是最終我的視眼還是停留在了那位在江邊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年輕人身上。偉人的氣息,在他的身上隱約可見。我似乎可看到他在橘子洲頭的激揚,似乎可以看見他在暗黃的燈光下通宵讀書,看見他在鬧市區旁若無人的專注于書本。看見他為了鍛煉意志,在大冬天的早晨把冷水往自己身上澆。那是何其驚人的意志呀!但是驚人的有豈止這些?
毛澤東非常喜歡恩師楊昌濟教給他的那句“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就在一個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的晚上獨自一人跑到岳麓山頂,又在風雨中跑回來。這樣的鍛煉不僅磨練出了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的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對以后長征途中克服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讀到這些故事的時候,我時常激動,時而羨慕,又立覺羞愧。如果我在面對微積分難題的時候有幾分這樣的意志力該是怎么樣呢?可是我竟做不到,盡管面對的僅僅是一些題目而已。
但是幾乎以前從未聽說,而現在又最令我驚訝和敬佩的是青年毛澤東的一件傳奇故事,那就是1917年,占據長沙的北洋軍閥傅良佐被南軍打敗,棄城而逃。留下的長沙變成空城一座,恰好的是,北洋軍第八師王汝賢的大部隊北撤,一路燒殺搶掠,途經長沙。看來,長沙是難逃厄運了。尤其是城里十分顯眼的師范學校。但是驚人確實毛澤東憑借驚人的勇氣和智謀,組建了學生志愿軍,加上邀請來的警察,真假相混。利用王汝賢潰軍膽小的心理,智取第八師。解散了一路上為非作歹的潰軍。保得長沙一時的安寧。一個年不過二十的學生,居然用一支學生志愿軍成功阻擊一支正規軍隊。不能不說是軍事史上的奇聞了。由此,毛澤東奇異的才能更加令我佩服敬仰了。但是,也只能敬仰和佩服而已。也只有像毛澤東一樣的偉人才有可能締造出那樣的傳奇故事吧。
青年的毛澤東,簡直就是我現在的偶像了。他的形象比以前想象中的任何人都來得鮮明,來的真切。他身上閃爍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新中國布滿陰霾的夜空。在一部苦難的中國近代史中我終于看到了一個苦難民族的未來。這個青年將來,將要真正的指點中國的江山,并把她帶上富強之路。
本文地址:http://www.88848085.cn/fangfa/detail/1010.htm 轉載請帶此鏈接。

bjtutor@139.com
603270858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24-2025 www.88848085.cn All Rights Reserved